Industry Related

行业相关

西安高新区:广聚人才资源创新,打造硬科技“名片”

2020-09-23

西安高新区:广聚人才资源创新,打造硬科技“名片”

近年来,西安高新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坚持“需要即是人才”理念,不断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先行先试,全力推动人才科技优势向创新优势、产业优势转化。据不完全统计,高新区现有科技型企业从业人员约55万人,其中硕博士约6.2万人,大专以上约40万人,智力密集度居国家级高新区前列。今年6月15日,高新区全面启动创建首个国家级硬科技创新示范区,绘就了“五年三步走”的发展蓝图,明确到2025年率先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硬科技示范区战略目标,致力当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突出引育用留,着力打造丝路人才特区

西安高新区:广聚人才资源创新,打造硬科技“名片”

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人才是发展之基、创新之要、竞争之本。高新区以建设“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为契机,在引才育才、载体建设、服务保障等领域精准施策,构建人才“引育用留”闭环,领军人才带动产业升级效应逐步显现。

注重顶层设计引领

出台《西安高新区打造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行动方案》,同步配套《打造“硬科技创新人才”最优发展生态10条支持政策》,给予人才创业项目运营补贴、股权投资等最高1亿元扶持。今年以来,高新区新引进和培育国内外顶尖、国家级和地方级领军人才80名,培育产业领军、企业经营管理等“五支人才队伍”超过2000名,认定产业创新和实用人才8000余名,培养培训先进制造、教育卫生、乡村振兴等领域紧缺人才超过1万名,政策红利不断释放。

建强干事创业平台

西安高新区:广聚人才资源创新,打造硬科技“名片”

放大平台聚才效应,加快建设各类人才载体。高新区抢抓全球人才流动新机遇,以境外高端人才招引为重点,引进全国第二家、西部首家欧美同学会“海归小镇”;拟高标准建设集政务服务、成果展示、人才活动为一体的西安国际人才港。目前,高新区建成离岸创新中心、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平台等人才载体130余个,每年支出约1.5亿元用于奖励区内企业核心管理研发人员。

优化人才服务保障

西安高新区:广聚人才资源创新,打造硬科技“名片”

聚力解决人才最关心的子女教育、住房保障等宜居宜业问题。去年以来新建50所学校、改扩建87所学校,新增学位7万余个,有效解决了区内人才子女就学需求;实施“一园区一人才公寓”计划,预计到2022年,筹建人才安居房1万套,为各类人才提供拎包入住式公寓;探索成立人才集团,上线人才服务APP,启动建设人才公园等配套设施,不断提升人才“太太指数”“奶酪指数”。

西安高新区:广聚人才资源创新,打造硬科技“名片”

花香蝶自来,桐高凤必至。良好的人才生态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创业高新、扎根高新,高新区成为高端人才和企业家投资兴业沃土,聚集了一批以诺贝尔奖、图灵奖、“两院”院士等为代表的全球顶尖人才,以及海外高层次人才和产业领军人才创新创业。

突出自主创新,着力构建全链条科创体系

西安高新区:广聚人才资源创新,打造硬科技“名片”

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如何将人才科技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关键在于牵住科技成果转化这个“牛鼻子”。高新区抢抓创建首个国家级“硬科技创新示范区”历史机遇,围绕成果转化关键环节,在制定政策、试点改革、搭建平台等方面多管齐下,积极构建全链条、市场化科技创新体系。

打造科技创新平台。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重点布局高能级原始创新平台和高标准新型研发载体;依托电子谷、智慧谷、三航小镇等共建项目,加快推进与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安光机所、中科电西北集团等校院军地融合发展。目前,高新区聚集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阿秒光源等国家级创新平台和大科学装置9个,丝路科技创新中心、硬科技创新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186家;去年以来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431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206家。

西安高新区:广聚人才资源创新,打造硬科技“名片”

加强孵化载体建设。支持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构建“一核三极七园一廊”硬科技产业发展新格局,大力推动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园、硬科技产业基地等园区建设;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专业化众创空间和硬科技企业孵化器,不断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全周期物理承载空间。目前,高新区建成以中科创星、阿里云创新中心为代表的“双创”载体155家,其中国家级孵化器及众创空间34家。

提升成果转化服务。以申报国家级“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示范园区”为契机,通过推广技术经理人“成果筛选—企业孵化—技术转化”服务模式、成立科技成果转移联盟、建设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产权交易中心等举措,持续完善成果转化服务体系。今年以来,高新区实现技术交易额超过260亿元,累计新增PCT专利申请量140件,组建超过350人的技术经理人队伍。

西安高新区:广聚人才资源创新,打造硬科技“名片”

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高新区企业呈现出良好的科技创新态势。比如,中科院西安光机所4项攻关成果为“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升空提供技术支持;西电捷通公司“三元对等鉴别技术”荣获第21届中国专利金奖,是唯一一项网络安全领域的国际标准必要专利;蓝箭航天朱雀二号火箭控制系统与“天鹊”80吨液氧甲烷发动机匹配验证成功,标志着“天鹊”80吨液氧甲烷发动机成为全球首台通过泵后摇摆技术验证的大推力液氧甲烷动机;易点天下连续两年入围中国独角兽榜单;力邦制药入列2019年度中国医药工业百强榜;新通药物再获中国医药研发20强称号……

突出梯度培育,着力促进金融科技融合

科技是实现经济持续增长的内在动力,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二者“双轮驱动”,方能组成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双引擎”。高新区依托“丝路国际金融中心核心区”建设,不断完善科技金融风险缓释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创新开展纯信用、知识产权贷款,持续释放科技金融“互乘放大”效应。

西安高新区:广聚人才资源创新,打造硬科技“名片”

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借助“一带一路”倡议区位和硬科技策源地优势,大力推进金融攻坚行动,不断优化金融生态环境。以丝路(西安)前海园等为载体,引入800亿元建设硬科技示范区;加快引进各类金融机构,“产业招商+政策研究+金融创新+风险监管+投资服务”全链条服务平台初显雏形。今年以来,高新区企业直接融资额完成182.51亿元,新增各类创投机构236家,引进总部、要素平台及中介服务机构14家。

强化金融助力科技。为加快硬科技企业上市步伐,高新区统筹协调各类金融资源,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设立科技银行、提供“五专政策”(专管、专员、专班、专策、专资)护航服务、建立动态梯度培育机制等举措,为企业上市提供全链条帮扶服务,将具有“硬科技”属性的企业优先纳入“上市企业后备资源库”,分层次、分梯队推进入库企业对接资本市场,全方位支持硬科技企业上市发展。

西安高新区:广聚人才资源创新,打造硬科技“名片”

今年以来,高新区企业上市方面捷报频传,成功拿下四个年度“全省首家”,金融助力科技效应明显。其中,派瑞半导体成为首家创业板上市企业,三人行传媒成为首家上交所主板上市企业,瑞联新材料成为首家登陆科创板企业,中航富士达成为首家新三板“精选层”挂牌企业。

西安高新区:广聚人才资源创新,打造硬科技“名片”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通过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及科技创新工作,高新区创新创业生态持续优化,主导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今年上半年,高新区实现生产总值1143.62亿元,增速10.5%,全市占比达到25%;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23.3%,其中半导体制造业产值增速76.5%,新能源制造业产值增速46.5%,其他重点行业增速均高于25%,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增长主动力,新旧动能转换提质增效明显。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高新区将继续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以争当新时代弄潮儿的志向和气魄,不断深化全创区、自创区、自贸区三个“国字号”改革,抢抓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等战略机遇,发挥“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先行先试作用,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硬科技创新示范区”,奋力谱写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官方公众号

官方微博

微官网